Different World

关注了就不要走了❛‿˂̵✧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是indifferent冷漠

《长津湖》,那段血色的记忆 | 狗眼观影

原创 狂言君 狂言Doggy 昨天

收录于话题#狗眼观影36个内容

null



null


昨儿去电影院刷了《长津湖》。


先说结论,这是一部拍的挺好的战争片。大体上符合广大观众的预计,若不出意外,理应会成为国庆档的票房冠军。


制作确实是大制作,光导演便有仨———陈凯歌、徐克与林超贤。文戏大概率由陈凯歌操刀,当然陈导最擅长的还是构图,单论这块在大陆乃至港澳台导演里无人可出其右。整部电影里,有两幕场景极其震撼:


图片


其一,伍万里赌气拉开火车车门准备往下跳时,却一眼看到了车外的长城。那是一副何等恢弘的画卷,原本喧闹的车厢顿时安静了下来。志愿军战士们痴痴的看着,看着,看着长城从眼前缓缓而过。


不夸张的讲,长城就是中国的象征,就是每一位国人心中的图腾,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脑海里直接蹦出了教员的那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顿生一股豪意。


图片


其二,感恩节那天,潜伏在雪地里的志愿军战士,在严寒下冻得瑟瑟发抖,随身携带的口粮仅仅是被冻得硬邦邦土豆。随后画面一转,美军军营不仅物资堆积如山,士兵们还在那儿笃定享用感恩节大餐,热腾腾的食物,从火鸡到熏肉再到蔬菜……甚至还能做到营养搭配。仿佛这里不是战场,而是野外派对。


强烈的对比给观众带去足够的冲击,一个刚解放的农业国,与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之间,彼此的差距确实太大了。没有飞机坦克大炮,没有强大海军的支援,甚至无法提供给战士们必要的保障。而这,也恰恰是长津湖一战中最不忍睹的残酷现实。


图片


武戏显然由徐克与林超贤负责,林超贤先前的那部《红海行动》大获好评,《长津湖》同样做的不错,把战争的残酷体现到淋漓尽致。战场上动辄血肉横飞,断手断脚,肠脏满地……是的,战争不是游戏,重机枪可以轻松把人打成两截,炮弹更是能把人炸到尸骨无存。只有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战争究竟有多残酷,才能尽可能避免战争。


有人说那场炸毁通信塔的遭遇战过于突兀,有些偏离长津湖血战这个大主题。其实不然,电影不是纪录片,不必做到每一幕场景必须还原历史,场景要为剧情推进服务。事实上正是在那场遭遇战中,伍万里从一位刚入伍不久的愣头青新兵,成长为合格的志愿军战士。


又有人说对一些剧情提出质疑,如伍千里开无双冲入敌阵割草,再如三营营长谈子为用巴祖卡打下一架飞机。坦白讲,战场上我们的战士,远比电影来的更“开挂”,更令人震撼。


图片


狙击英雄张桃芳,入伍后接受两个月的射击训练,随后便参加抗美援朝。短短32天内,他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命中率高达五成。回国后,张桃芳报名战斗机飞行员并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是不是兵王?


图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率部夺下高地后率部顶住美军疯狂反扑,先后5次整顿部队,在营连干部牺牲较大的情况下,协调组织4个连英勇奋战,毙伤美军600余人,使其无力继续推进。以自身的牺牲维持了47军战线的稳定,为我军展开的反攻奠定了基础。战后,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1次、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是不是传奇?


图片


哪怕玩肉搏,当年的抗日战场时亦有猛人,华北军区战斗英雄吕俊生,在一场白刃战中一连刺死27个鬼子。在频繁的作战中,经常带头冲锋陷阵,一人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名,荣立大功两次,一等功两次,甚至还有过“空手入白刃”,从敌人碉堡里夺出机枪的神奇操作。


是不是中国队长?


所以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认为自家战士在电影里开个无双便是“战狼”。


电影里还有这么一处令人动容的细节,七连满编一百五十余人,伍万里却是第677名战士。为何?只因这是种传承。战友来来去去,勇士长眠战场,但后继者们,会把他们的故事传扬下去,会继承先烈的精神。


图片


说完了优点说说《长津湖》的缺点,看完电影后细细回味,觉得《长津湖》最大的缺点在于过分强调志愿军战士的“勇”,却没有突出描写志愿军战士的“智”。


我们常把志愿军定义为轻步兵的巅峰,何为轻步兵的巅峰?有勇有谋,打仗动脑。光靠一腔血勇,志愿军断不可能与美军交锋。毕竟血肉之躯怎能与全机械化,随时保障炮火覆盖,完全掌握空中优势的对手较量?因此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使用了各式各样的灵活战术。


最有名的莫过于三三制,三人组成一个三角队形的战斗小组,每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以最大限度避免伤亡。


但在电影里,并没有看到志愿军实施类似战术,甚至都未提及,为此在围歼北极熊团的战斗中,你会发现电影里的志愿军战士居然呈密集队形发起进攻……


另一个缺点在于,电影收尾收的太仓促了,无论是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还是冰雕连,都仅仅只是一闪而过。我理解导演的用意,整部电影的主线始终是七连的这群战士,可对于历史上真实出现过英雄人物,给予额外的一些篇幅会不会更好些呢?


当然总体来说,属于值得一看的电影,拍的挺好。


图片

历史视角而言,抗美援朝的意义在电影里解释的明明白白。无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还是我们参加战斗,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用参加战斗。都证明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为了这场战争,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但很幸运,我们打赢了。


如果我们打输了会怎么样?不用去想,大刘在《全频带阻塞干扰》这部小说里,已经给我们答案了: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四岁。那个冬天真冷啊。暖气停了,房间里结了冰,我只好抱着电视机取暖,听着总统在我怀中向俄罗斯人许诺一个温暖的冬天。


我哭着喊冷,喊饿,爷爷默默地看着我,终于下了决心,拿出了他珍藏的勋章,带着我走了出去,来到这里。


那时这儿是自由市场,从伏特加到政治观点,人们什么都卖。一个美国人看上了爷爷的勋章,但只肯出四十美元。他说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都不值钱的,但如果有赫梅利尼茨基勋章,他肯出100美元;光荣勋章,150;纳希莫夫勋章,200;乌沙科夫勋章,250;最值钱的胜利勋章您当然不可能有,那只授给元帅,但苏沃洛夫勋章也值钱,他可以出450美元……


爷爷默默地走开了。我们沿着严寒中的阿尔巴特街走啊走,后来爷爷走不动了,天也快黑了,他无力地坐到那家古玩店的台阶上,让我先回家。第二天人们发现他冻死在那里,一只手伸进怀中,握着他用鲜血换来的勋章,睁大双眼看着这个他在七十多年前从古德里安的坦克群下拯救的城市……


正是因为我们打赢了,英雄们的英雄事迹才会被我们这一代人牢牢铭记。而牢牢铭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缅怀先烈,还在于随时鼓励每一位共和国公民发奋图强,为这个国家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我们的战士能有更好的装备,能获得足够的补给,或许陆一师的史密斯将军就得战俘营见了。


希望大家都能敬重共和国的每一位军人;希望随着国家的发展,军人们能获得更好的保障与待遇,能拥有最先进装备。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战士。

评论

热度(171)

  1.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